当前,许多制造型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,都开始遇见管理瓶颈,企业在遇见并解决这些管理瓶颈时,分别采用过许多方法,例如:招聘高手、流程优化、设计并加强考核(KPI)、引入IT系统、甚至进行组织结构调整,等等。但是,发现了以下现象:
1、引入并进行KPI考核,哪怕参考同行业先进公司的KPI-----没有效果
2、进行流程优化,哪怕参考同行业先进公司的流程--------没有效果
3、进行组织结构优化,哪怕参考同行业先进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职责-----没有效果
4、引进IT系统,当时IT系统的公司说得天花乱坠,但最终发现-------没有效果
这到底是为什么?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是公司情况各有不同?还是人不行?还是。。。到底是为什么?本篇文章中,只阐述其中的一项原因,即:上述三项改进方法都是必须的,但是忽略了一点:上述三项改进是有先后顺序的。试想想:
*如果不参照业界先进公司的流程进行公司的业务梳理,新优化的流程不是不够先进、就是脱离公司的实际情况;
*如果不是在已优化的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结构改革,我们设计的组织结构(特别是职责)将会与流程有不符合、考虑不周、甚至相抵触的地方。换句话说,怎么做事的流程都没有研究好,做事的人以及做事的方法就安排好了,合理吗?
*如果KPI考核不是基于已经优化的流程、组织结构与职责,那KPI考核也是与流程、组织结构与职责脱节的,KPI考核将起不到它应该起到的牵引业务进步的作用,甚至会起反作用。
因此,公司要进行管理优化,必须依次经过:梳理业务信息流、流程体系的建设、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与职责优化、绩效管理优化(KPI设计)、考核与分析改进5个步骤。任何一家公司业务的改进,必须依次经过以下5个步骤,千万不可跳跃:
1、梳理业务信息流:
依据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、结合同行业先进方法与流程梳理业务,并建立信息流,期间将输出很多表格。
2、集成供应链流程体系的建设:
依据信息流的建设的成果(表格),固化后便成为流程。这时再将部分流程IT化(或部分引用ERP中固有的流程)
3、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与职责优化:
依据流程体系建设的成果,进行组织结构与职责优化(组织结构与职责的设计必须基于流程)。
4、绩效管理设计与优化:
依据流程体系的建设、组织结构与职责优化的成果,进行KPI指标的设计与与优化,使KPI能真正起到牵引业务进步的作用。
5、KPI考核、分析与改进:
在KPI考核的基础上,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。在不断PDCA的过程中,将部分流程IT化。